随着8月1日《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天然气计量方式将由体积计量变为能量计量,这意味着以往我们常用的“立方米”将变为“焦耳”或“千瓦小时”。
计量方式为什么要改变?小小的单位变化意味着什么?能量计量将为天然气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好处?这个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石油工业天然气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天然气分析测试室主任罗勤的权威解读,有助于增加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变化:从体积计量到能量计量
记者:我国为什么进行天然气计量方式的转变?能量计量方式有哪些优点?
罗勤:一般来说,天然气计量有体积计量和能量计量等方式。体积计量以“立方米”为单位,而能量计量以热值为单位,即“焦耳”或“千瓦小时”。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混合物气体,除烷烃以外还含有部分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不可燃物质,这些不可燃物质并不产生热量。因此,天然气的体积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作为燃料和能源的价值。相比体积计量,能量计量更能反映天然气的内在物理性质。
我国的国家标准中规定天然气发热量指标为每立方米31.4兆焦,这是对天然气热值的最低要求。然而,不同来源的天然气热值也不尽相同,比如长庆油田和西南油气田的天然气热值就存在一定差别,但是按照体积计量方式,每立方米的使用费用却是一样的。在贸易交接结算中,按体积计量的方式不符合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商品交易原则,不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天然气资源,对供需双方都不合理。
天然气能量测量新标准的实施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制定更为详细的政策,推动其实施。目前,计量方式的改变并未与价格挂钩,也不会对天然气用户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今后国家出台相关配套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一定会平稳过渡。
价值:深刻影响天然气产业链
记者:能量计量将给整个天然气工业链条带来怎样的改变?
罗勤: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迅猛发展和进口量的大幅度增长,以能量计量代替体积计量成为必然趋势。天然气能量计量标准的全面实施,在规范销售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合理利用资源和组织生产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实行能量计量便于用户将天然气与电、煤等能源进行直观的比较,真正实现了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公平交易方式。消费者可根据经济、环境等条件择优选取合适的能量。政府机构也可根据能源结构更加明确地引导能源消费,保证天然气充分发挥作用,促进资源节约使用。
计量方式的变革,不仅对天然气用户产生影响,而且对整个天然气产业链及天然气国际贸易有着深远意义。能量计量会对天然气加工处理产生重大影响,极大地促进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由于能量计量关注的是天然气的有效组成,在天然气轻烃回收时,可尽量保留可燃烧的烃类组分,降低低温工艺的设备运行费用。此外,在天然气脱硫的同时,可以把占据体积的二氧化碳一并脱除,不但可降低选择性脱硫技术开发和设备投入费用,也可提高管输能力,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等一系列国际天然气业务的开展,我国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天然气能量计量方式势在必行。对于天然气国际贸易来说,能量计量展现了我国的实力,标志着我国天然气能量计量有标准可依,也为我国天然气计量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提供了技术支持,将大大促进国家之间天然气生产合作和贸易往来。
技术:体现三大创新点
记者:作为新的技术标准,《天然气能量的测定》有哪些创新?
罗勤:在天然气技术标准体系中,能量计量标准是核心。《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在技术上等同采用了ISO 15112:2007国际标准,有3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规定了天然气能量测量方法及所涉及的各项配套技术,如不确定度计算、溯源和质量管理等技术。二是把天然气交接点划分为6个界面,明确了天然气从生产者到终端用户之间可能出现的天然气贸易交接界面,并介绍了不同界面天然气能量测定的策略、方法和程序,适用于从民用气到高压气体输送的任何气体计量站。三是采用ISO 15112:2007赋值技术,解决了没有配置在线色谱仪站点天然气组成和物性参数数据的获取问题。
这个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也具备在国内实施和应用的前景,将为天然气工业计量、分析技术和气质管理带来一场重大改变。
天然气计量方式改变正当其时
“一流企业做标准”的说法近几年来广为流传,它体现了技术标准的引领价值。同样,在天然气工业领域,先进的标准也能够引领产业的大发展。于8月1日正式实施的《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正是如此。
大规模天然气交接国际上通行的是以能量计量为主、体积计量为辅的方式,而我国则是以体积计量为主。国际上普遍采用能量计量为主的计量方式是因为这种计量方式更能反映天然气作为能源和燃料的内在物理价值,更为科学合理。美国正是因实施天然气能量计量的标准,使得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受益匪浅。而我国实施《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就是将天然气计量的结算单位由体积单位转换为能量单位,即实行天然气能量计量,从而实现与国际接轨。
现阶段我国实施《天然气能量的测定》标准可谓正当其时。2008年,我国天然气年产量已达760亿立方米,天然气运输管道总里程达到3万千米,初步形成的天然气管网每年输气能力达600亿立方米。同时,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达到3%左右。我国正在迎接天然气大发展的机遇期,而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的滞后,将不利于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大发展。能量计量这种科学合理的计量方式,无疑会对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能量计量有利于我国更好地使用和保护天然气资源。今后,在我国开展天然气能量计量将有标准可依,通过有效规范天然气能量的测定方法,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杠杆,能促进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其他能源相比较也有了依据,便于用户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能源利用方式。
其次,这项标准的实施为我国天然气国际贸易创造了更为畅通的渠道。目前,西气东输二线正在加快建设,大连、深圳等在建和拟建的LNG项目也稳步推进,我国天然气引进工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贸易量极大增加。实施天然气能量计量,保证计量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非常必要而及时,将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天然气贸易,补充天然气资源的需求缺口。
《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出台过程
2003年我国启动《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按照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求,2003年8月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和大庆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天然气能量的测定”标准技术工作组,专门负责天然气能量计量相关标准的制订修订。
2003年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以及燃气系统和科研院校的20多个单位、20余名专家参加了这个标准的起草和审查工作。工作组围绕《天然气能量的测定》起草任务,经过国内外相关技术调研和标准跟踪研究、标准制定等阶段性工作,历时6年完成了这个标准的制定;2008年7月完成了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报批程序。
2008年12月31日,GB/T 22723-2008《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正式颁布。2009年8月1日,正式实施。
《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起草的执笔单位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早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天然气技术委员会ISO/TC193开始启动ISO 15112《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际标准起,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就一直跟踪其进展,开展了与天然气能量计量相关的各项配套技术和标准的研究。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已经形成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天然气能量测定技术。